开水烫头、钳子夹手……贵州虐女恶父获刑一年半
来源: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02 13:07:41
详情
开水烫头、钳子夹手、针扎手指、跪锯齿……当这些“酷刑”施展在一个11岁女童小丽(化名)的身上时,让众人备感震惊。而女童饱受这样的虐待已达5年之久,施暴者就是她的亲生父亲杨世海。
日前,贵州省金沙县人民法院以杨世海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与此同时,贵州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会琪正在上下奔走,想通过法律途径来强制剥夺“恶父”杨世海的监护权。此事一旦促成,或将成为“我国强制剥夺监护权第一案”。
昨晚,记者正常采访了曾为“唐慧案”作代理律师的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利平来为此案作解读。
经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查明,2012年10月17日,杨世海故意用开水将其女杨某某的头顶烫伤,导致杨某某头顶大面积头发掉落并无头发生长,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另查明杨世海还以其他残忍的手段伤害其女的犯罪事实。鉴于该案恶劣的社会影响,检察机关快捕快诉,于2013年5月22日依法批准逮捕,2013年6月27日以杨世海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金沙县人民法院于7月19日开庭审理此案,当地人大、妇联、关工委及部分民众参加旁听。
审理中,公诉机关依法出示了案件言词证据、书证等,采取多媒体示证方式播放了被害人图片等相关视听证据,并建议法院在量刑时最大限度地考虑杨世海造成被害人轻伤及长期对被害人殴打体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的后果,同时考虑被告人的家庭情况及本案的社会效果等。
庭审中,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但在法庭辩论中提出被告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影响所致,并提出被害人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称被告人系基于教育方法不当。对此,公诉人严肃地指出,杨世海作为被害人的亲生父亲,用诸多残暴的方式伤害其亲生女,与其文化程度等无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且杨世海对其另外4个子女并未使用此种教育方式,足以证明其不是基于教育被害人,而是基于被害人与父母关系不好,被害人又是在被告人的父母照顾下长大,其纯粹属于泄愤故意伤害。
法院最终全部采纳了公诉意见。最终,法院以杨世海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对于法院这一宣判,很多网友高呼,如此恶父,如此虐待,判得太轻了!有网友提出,关于本案,是不是能够用“虐待罪”?
对此,徐利平律师表示,在法律上,“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虐待罪”是指“对一同生活的共同生活的亲属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徐律师指出,如果此案发生在非亲属身上,如此手段的伤害来量刑,18个月的刑期显然是太轻了。
但同时,徐律师进一步解释说:“本案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亲生父女关系。虽然我们该明确,亲生父母一样没有虐待、伤害子女的特权,如果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一样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刑罚除了惩罚教育作用外,还应该要考虑社会学基础,考虑父亲的认罪态度以及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影响。”
对此,金沙县人民法院该案审判长也表示,虽然法律不采纳辩护人意见,但也考虑到这是一起亲情案件,按照有关规定法律规定,还是要考虑酌情从轻惩罚,“即使能剥夺他的监护权,也不能剥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如果被告人已经感到后悔,表示以后会善待孩子,我们仍旧是要考虑他们今后的亲情关系修复。”
目前,恶父已经被判刑。人们最大的担心无疑是在一年半后,杨世海刑满释放,小丽的生活又会如何?
贵州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会琪就在从法律层面,做这方面的努力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撤销小丽父母的监护权。此事如果促成,或将成为中国首例强制剥夺监护权案。
在徐利平律师看来,如果杨世海没有改正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这一举动十分必要,“虽然离开父母的孩子很可怜,但对于小丽,这样无疑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徐律师指出,不论是《民法通则》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都有关于强制撤销父母监护权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过,更难的是具体操作层面在剥夺小丽父母监护权之后,谁来行使监护权?法律规定的有关部门到底是什么部门?社会公益机构?民政机构?还是社会福利机构?但应该明确的是,如果小丽父母依然有伤害小丽的可能性,我们不仅应该剥夺其法律地位上的监护权,更应该让小丽真正离开有伤害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好好的、健康成长。我们该更给孩子一个更安全的童年。”
据报道,因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当地政府已经安排女孩杨某某住进当地敬老院,由专人照顾其饮食起居,下一步将把她列入民政救助对象,纳入低保范围。
目前杨某某头部的烫伤恢复情况较好,已有头发长出,身上其他的伤基本痊愈。她已从村寨小学转学至乡镇小学,暑假她暂时回到家中与爷爷奶奶生活。
18个月的刑期,让很多人觉得“不解气”,纷纷疾呼“判轻了”。与对“恶父”的惩罚相比,人们更关心的,无疑是该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安全的童年?(记者 李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