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
-
20
杨帆:破难破之案解难解之谜
来源:爱游戏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20 11:03:41
日前,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授予5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授予85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们是各行各业职业青年的优秀代表——在科技强国主战场艰辛求索,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突击攻坚,在技术革新最前沿精益求精,在为民服务本岗位勤勉工作,在司法执法主阵地敢于担当,在社会服务各领域无私奉献,在技能竞技大舞台挥洒汗水,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懈奋斗、永久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广大青年立起了标杆、作出了榜样。
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无比广阔、大有可为的奋斗舞台。让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于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凡的业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有一种警察,他们能从蛛丝马迹中查出真凶。他们以前沿的生物鉴定知识,为犯罪分子布下层层天网。两年前,杨帆遇到一道难题,他要用一把18年前在水中浸泡多时的橡胶榔头侦破一桩陈年命案。35岁的杨帆现任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生物物证室探长。他记得两位领导当时对他说:“这把榔头很重要,是18年前的凶器,辛苦你帮帮忙。”这把榔头曾被凶手扔到一条小溪里浸泡了近一天,滋生的细菌对物证破坏极大,给物证检验带来了极大挑战。之前有同志曾对榔头进行了多次检验,也仅检出残缺的数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破案难度极大。当着两位领导的面,杨帆对这个榔头的50余处做了物证提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经高效纯化,最终在两处“碎片”中检出了有效线索,办案部门依据这条线索迅速行动,一周后将嫌疑人捉获归案。杨帆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所学专业为法医学,2014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技中心工作,他首创了多种鉴定推断技战法,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仅2020、2021两年,杨帆用自己的鉴别判定技术直接助力侦破命案积案共22起,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立个人二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7次。今年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成功的背后,有杨帆为涉案嫌疑人进行过不少于20000次的计算。下班后或者周末,时常能看到杨帆加班的身影,“如果有一丝可能,我就要试试,为被害人求个公道,为寻亲的人提供希望。”
除钻研物证鉴定破案之外,杨帆还总结了亲缘鉴定中的数据规律,经缜密的思考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研发了一款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带领团队为涉拐妇女儿童、流浪迷失人员做亲缘关系认定,为118个失散家庭破镜重圆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亦有故事让杨帆颇多感慨。2021年10月22日一早,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会议室,上海市民胡先生坐立不安,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民警不时询问他的血压怎样,有没有慢性病。“怕老人太激动,受不了刺激。”10点半左右,从江苏句容赶来的两位老人走进会议室。胡先生双手颤抖,泪水流了出来。“63年了,哥三个抱在了一起。”这是公安部“团圆”行动以来,上海失散时间最长的一家人。63岁的胡先生,现住在上海黄浦区,小时候养父母就告知他是从孤儿院领养来的,“这么多年了,找到亲生父母虽一直是我的心愿,但慢慢地觉得不可能了。”2021年7月,胡先生了解到上海警方可以帮市民免费采血,在全国比对寻亲,便来到刑侦支队采血。9月底,经由父系血缘比对,杨帆发现江苏镇江的方先生与胡先生属于同一个家系。最初接到电线岁的方先生以为是电信诈骗。后来询问家中长辈,他得知父亲的一个弟弟,因为出生时条件艰苦,被送到了孤儿院,之后就失去了联系。“老人也想找这个失散的弟弟,但一直没找到。”民警在江苏省句容市找到了69岁的方老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有58岁。民警采集了6人血样带回上海,经杨帆再次比对后确认:胡先生与方老先生等8人是亲生兄弟姐妹。2021年10月22日上午,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会议室,失散63年的兄妹终于团圆!那时隔63年的拥抱与泪水,让在场的人员无不动容。而杨帆却已开始攻关另一难案,“我很遗憾没能在现场看到他们认亲,后来从媒体上看到了他们团聚的故事,替老人开心,也为老人的执着而感动。”鉴别判定技术一流的杨帆,入职后也有过和多数年轻人类似的“螺旋式”成长经历。2014年刚入职,杨帆觉得一切都是新的,每天都有实战的案子,“老法医唐建平手把手地教我。”实验桌上有10余种试剂,唐建平每次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当时非常佩服,觉得他有这种精神,一定能把技术练好。”刑侦鉴定不允许有任何失误,需要严谨地创造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跟随唐建平学习和实践的经历,为杨帆打下了一个严谨的作风。他说:“跟随唐老师,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一个人有了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2017年,看到同事不断破案,杨帆在佩服之余,也想试一下身手。他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一个案件的物证检验,做了一天一夜,找出一个生物物证,但后来发现此物证对应的嫌疑人没有作案条件,侦查员最后根据别的线索侦破了此案。杨帆为此受了打击,难过得吃不下饭。“觉得为侦查工作增加了错误方向。”唐建平安慰他:“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没关系,有些物证并不是断定真凶的充分必要条件。”杨帆想到自己的检验水平还未达到理想状态后,更扎实锤炼自己的技术和作风,更严谨地去做鉴定,“像强迫症一样,不断地提取物证,一遍又一遍地对同一物证多次做实验,不轻易报线索,直到反复检查后满意为止。”这样的锤炼,杨帆不懈地坚持了三年。从2017到2020年,杨帆的技术和心态日渐成熟,“以前对物证只取一个部位,现在我抽取10个部位。虽然多做可能会多错,甚至会出现对案件有干扰的线索,但我会根据规律,找出真正对破案有用的线年,经过沉淀和磨炼的杨帆,进入了“爆发期”,那一年,他提供的物证线起命案、积案。在侦破的众多案件中,2021年1月在奉贤区的一桩命案让杨帆印象格外深刻。“以前习惯于检验现成的物证,侦查员送检过来,我们就检验。”那一次,杨帆主动跟随侦查员到命案现场提取物证,回到局里已是晚上11点。杨帆连夜加班检验鉴定,隔天凌晨4点半便报出关键线索,刑侦人员据此将嫌犯抓捕归案。“第一次感觉出现场不是跟班的,而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确定案件的侦查方向。”此后,杨帆作为后方物证检验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到现场提取物证,助力破案。如今,杨帆带领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生物物证室,有四位“90后”,“他们养成了到现场排查的作风,我们五个人时常连轴转,这三年破了这么多案子,成果是大家的。”杨帆很谦让。
杨帆正在检验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命案积案的疑难物证已是探长的杨帆,扎实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新同事。生物物证室的一位“90后”法医,为了破一个案件,连续去浙江多个城市出差,在案发7个月后,依然不懈地进行数据计算,“做了300多次试验,仍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盲目感和焦虑感写在他的脸上。”2021年7月25日,这位同事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检验标的,两天的检验过后,终于确定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线索,可以大幅缩小嫌疑人范围,按程序提供给侦查员,一个月后,案件成功告破。“物证检验的价值慢慢的变大,我和小伙伴们会踔厉奋发,奋勇向前!”杨帆说。
爱游戏官网下载新闻